二十三,过小年
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1:51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图片

文/王渤

图片

冬的精灵尚在漫天飞舞,祥瑞中,迎来又一个小年。

孩子们在雪地里边玩边唱春节童谣:

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

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

二十三,糖瓜粘。

二十四,扫房子。

二十五,磨豆腐。

二十六,去买肉。

二十七,宰公鸡。

二十八,把面发。

二十九,蒸馒头。

三十晚上熬一宿,

初一初二满街走。

忙碌的大人们才想起祭灶神。

说起灶神,传说很多,小时侯看《封神演义》就认定是忠义有节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,死后被姜太公封神榜上封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。

聪慧的祖先会造神,用神生前的行为来教化人,传承一种美德。

至于清官苏吉利的传说,他造福一方百姓,人民喜爱,神灵也喜欢,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。官虽小,但关注的是百姓饮食,平安,生活的便利,家家很敬重。

图片

灶神左右随侍两神,一捧“善罐”、一捧“恶罐”,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,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。

十二月廿三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,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,又称“辞灶”,所以家家户户都要“送灶神”

为了让一家之主,上天言好事,下界降吉祥。主人要摆齐供品,焚香祭拜,供品里必须有糖,用糖粘他的嘴,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时,好话一箩筐,坏话丢一边。

祭拜时还要敬三杯酒,酒醉就忘了坏话,只说好话,上天会降福。

受父辈影响,我们这代人效仿他们,祭拜时念念有词,渴望家和,平安,幸福。

家是一个人的憩息地,是一个人的归宿,身处天涯海角都惦记,是受伤疗愈的地方。

图片

儿时的记忆中,这一天很隆重,母亲早起洗干净,做最好吃的为供品,焚香祈福!

我出出进进盯着灶神前的那两盘好东西,渴望天快黑,灶神少吃点,抓紧上天汇报工作,剩下的我们打牙祭。

从这天开始,各种饭香味在村子飘荡,各种厨房声响此起彼伏,家家炊烟袅袅,如一层浮云浓罩着村庄。

这一天,大多年份下雪,一大群小伙伴在宽敞干净的麦场上,尽情的玩。

有抓雪花看形状的,有踢键子,打沙包的,地上积雪厚了,就地取材堆几个很丑的小雪人,……

等到家长在门口喊着吃饭,才依依不舍回去。

图片

一进家门,先去灶台上数数糖果,偷偷拿一块含嘴里,在糖纸里包个小土块放回盘子里,也不怕灶爷爷怪罪。

那时生活条件差,一年到头只有从廿三开始打几天糖果牙祭,从内心深处很感激灶神的。

现在,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,孩子们需求愈来越愈高,对那些糖果不屑一顾,对小年也无所谓,只要家长允许,放下课本,放下所有的特长班,约几个玩伴,在雪地里美美地玩一会,是莫大的幸福,至于灶神是什么模样,准备干什么去已成了童话,而把西方的圣诞老人却记忆犹新。

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传统节日不可忽视,传承的是文明,弘扬的是一种民族精神。

那些洋玩意可了解,不可过,因为没有文化底蕴,没有龙子孙的精神。

图片

作者简介:王渤,甘肃会宁人,自由撰稿人。传递正能量,书写亮丽人生。微信:WB13830076333

摄影简介:东方黎明(郭树连),资深摄影师。其作品唯美精致,清透细腻,擅于表现光影。作品赏心悦目,画面感表现强烈。微信:gshl666888。

图片

精彩爆文:

💮落叶不语,风却懂

💮秋,已深

💮叶落,成诗

💮秋去,冬来

💮走着走着,2024年,只剩最后一个月了

💮一年将尽,不问岁月深浅,只求流年安暖

💮冬至,愿你心怀美好,万事可期

💮一年将尽时,方觉岁月深

💮与2024,慷慨挥别;和2025,欣喜相逢

💮2025,祝你一路顺风

💮新年  ·  祝福

💮一碗腊八粥,足以慰风尘

💮2025,我希望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